目 录
校内专业名称 |
校内代码 |
专业代码 |
学位门类 |
页码 |
人力资源管理 |
0303 |
120206 |
管理学 |
1 |
|
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 |
0309 |
120206 |
管理学 |
18 |
|
行政管理 |
0304 |
120402 |
管理学 |
32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0302 |
030201 |
法学 |
52 |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6 校内专业代码:0303 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于信息化和互联网新形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管理、经济和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工具方法,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咨询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愿;
2.掌握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
3.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人才选聘、人才使用、绩效考核等问题的能力;
4.主动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和创新能力,成为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高级管理人员的素养和能力的人才。
5.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主动变革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毕业要求
员工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志向,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1.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1.3立足基层管理,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务实创新的品质。
2.掌握管理、法律及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学科理论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
2.1掌握组织、领导、激励等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科学管理认知。
2.2掌握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各种经济活动、劳动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
2.3掌握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基础知识,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政策和法规。
3.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
3.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模块基本理论。
3.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模块基本知识。
3.3熟悉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模块操作技能。
4.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理分析、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1掌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和学术研究的数理分析理论和工具。
4.2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4.3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具备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解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1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2具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5.3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6.1具备良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6.2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团队荣誉感以及个人在团队中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7.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7.1拥有较强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2熟悉老员工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政策法规。
7.3熟悉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具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业能力。
8.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老员工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8.1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合格标准。
8.2学会心理调适,达到国际通行的心理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员工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二)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工作分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招聘与人才测评、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五、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学时比例 |
通识通修平台 |
必修 |
40 |
26.1% |
592 |
28.8% |
指定选修 |
4 |
2.6% |
64 |
3.1% |
任意选修 |
6 |
3.9% |
96 |
4.7% |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
必修 |
34.5 |
22.5% |
568 |
27.6% |
选修 |
10 |
6.5% |
160 |
7.8% |
专业模块 |
必修 |
19 |
12.4% |
352 |
17.1% |
选修 |
14 |
9.2% |
224 |
10.9%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 |
16.5 |
10.8% |
/ |
/ |
素质拓展计划 |
必修 |
9 |
5.9% |
/ |
/ |
合 计 |
153 |
100.0% |
2056 |
100% |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类 别 |
学分 |
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实践课时 |
8 |
5.2% |
208 |
/ |
专业考察 |
0.5 |
0.3% |
/ |
1周 |
专业见习 |
0.5 |
0.3% |
/ |
1周 |
专业实习 |
6 |
3.9% |
/ |
12周 |
学年论文 |
1 |
0.7% |
/ |
1周 |
毕业论文 |
6 |
3.9% |
/ |
12周 |
模拟面试 |
0.5 |
0.3% |
16 |
/ |
专业技能训练 |
2 |
1.3% |
64 |
/ |
劳动实践 |
0 |
0.0% |
/ |
4周 |
素质拓展训练 |
9 |
5.9% |
/ |
/ |
合 计 |
33.5 |
21.9% |
/ |
/ |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试课程(门) |
2 |
4 |
4 |
4 |
5 |
3 |
0 |
0 |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周学时 |
15 |
21 |
25 |
24 |
24 |
14 |
0 |
0 |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公共 基础 课程 必修 |
303B0025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32 |
16 |
|
C |
|
2 |
|
|
|
|
|
|
|
303B01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3B001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8 |
|
|
S |
|
|
|
3 |
|
|
|
|
|
303B001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64 |
16 |
|
S |
|
|
|
|
4 |
|
|
|
|
303B0023 |
周恩来精神概论 |
1 |
16 |
16 |
|
|
C |
1 |
|
|
|
|
|
|
|
在线课程 |
303B0021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32* |
32* |
|
C |
* |
* |
* |
* |
* |
* |
* |
* |
|
302B6086 |
大学英语(1) |
3 |
48 |
32 |
16 |
|
S |
2+1 |
|
|
|
|
|
|
|
选修《大学日语》的要求详见“大学外语课程实施方案” |
302B6087 |
大学英语(2) |
3 |
48 |
32 |
16 |
|
S |
|
2+1 |
|
|
|
|
|
|
302B6088 |
大学英语(3) |
2 |
32 |
32 |
|
|
S |
|
|
2 |
|
|
|
|
|
302B6089 |
大学英语(4) |
2 |
32 |
32 |
|
|
S |
|
|
|
2 |
|
|
|
|
321BP101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32+16* |
16 |
16+16* |
|
S |
|
2 |
|
|
|
|
|
|
实践中16*由员工通过慕课自修 |
323B9100 |
大学体育(1) |
1 |
32 |
32 |
4* |
|
C |
2 |
|
|
|
|
|
|
|
|
323B9200 |
大学体育(2) |
1 |
32 |
32 |
4* |
|
C |
|
2 |
|
|
|
|
|
|
|
323B9300 |
大学体育(3) |
1 |
32 |
32 |
4* |
|
C |
|
|
2 |
|
|
|
|
|
|
323B9400 |
大学体育(4) |
1 |
32 |
32 |
4* |
|
C |
|
|
|
2 |
|
|
|
|
|
249B0001 |
老员工创业基础 |
1 |
16* |
8* |
8* |
|
C |
|
|
* |
|
|
|
|
|
|
249B0002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1 |
16* |
8* |
8* |
|
C |
|
|
|
|
|
* |
|
|
|
220B0020 |
劳动教育 |
1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215B0011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32* |
4* |
|
C |
* |
|
|
|
|
|
|
|
|
215B0002 |
军事理论 |
2 |
32* |
16 |
16* |
|
C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40 |
592 |
512 |
80 |
|
|
|
|
|
|
|
|
|
|
|
通识指定选修 |
301B3241 |
大学语文 |
2 |
32 |
32 |
|
|
C |
2 |
|
|
|
|
|
|
|
|
317B0001 |
自然科学概论 |
2 |
32 |
32 |
|
|
C |
|
2 |
|
|
|
|
|
|
|
应修小计 |
4 |
64 |
64 |
|
|
|
|
|
|
|
|
|
|
|
|
通识任意选修 |
|
科学素养类 |
2 |
32 |
32 |
|
|
C |
|
|
|
|
|
|
|
|
第2学期至第8学期每类课程任选1门 |
|
艺术审美类 |
2 |
32 |
32 |
|
|
C |
|
|
|
|
|
|
|
|
|
创新创业类 |
2 |
32 |
32 |
|
|
C |
|
|
|
|
|
|
|
|
应修小计 |
6 |
96 |
96 |
|
|
|
|
|
|
|
|
|
|
|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学科 必修 |
306BR001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 |
0.5 |
8 |
8 |
|
|
C |
2 |
|
|
|
|
|
|
|
|
227B0001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1 |
16 |
16 |
|
|
C |
|
|
|
|
2 |
|
|
|
|
316B6524 |
大学数学C(I) |
2 |
32 |
32 |
|
|
C |
2 |
|
|
|
|
|
|
|
|
316B6525 |
大学数学C(II) |
2 |
32 |
32 |
|
|
C |
|
2 |
|
|
|
|
|
|
|
316B6526 |
线性代数 |
2 |
32 |
32 |
|
|
C |
|
2 |
|
|
|
|
|
|
|
316B6527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306BR004 |
统计学 |
2 |
32 |
32 |
|
|
S |
|
|
|
2 |
|
|
|
|
|
306BZ004 |
管理学原理 |
3 |
48 |
48 |
|
|
S |
3 |
|
|
|
|
|
|
|
|
306BR005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48 |
48 |
|
|
S |
|
3 |
|
|
|
|
|
|
|
306BR006 |
组织行为学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6BR002 |
微观经济学 |
3 |
48 |
48 |
|
|
S |
|
3 |
|
|
|
|
|
|
|
306BR003 |
宏观经济学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306BR054 |
会计学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306BR055 |
财务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
306BR056 |
战略管理 |
2.5 |
48 |
32 |
16 |
|
S |
|
|
3 |
|
|
|
|
|
|
306BR060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
2.5 |
48 |
32 |
|
16 |
S |
|
|
|
3 |
|
|
|
|
|
应修小计 |
34.5 |
568 |
536 |
16 |
16 |
|
|
|
|
|
|
|
|
|
|
学科 选修 |
306BR008 |
管理信息系统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第3、4、学期各选修4学分,第5学期选修2学分 |
306BZ013 |
秘书理论与实务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306BR034 |
企业经营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306BZ006 |
领导科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R012 |
电子商务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R027 |
市场营销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R048 |
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21 |
公共关系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53 |
创业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应修小计 |
10 |
160 |
160 |
|
|
|
|
|
|
|
|
|
|
|
(三)专业模块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 必修 |
306BR057 |
劳动经济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
306BR061 |
工作分析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3 |
|
|
|
|
306BR044 |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3 |
|
|
|
|
306BR045 |
招聘与人才测评 |
2.5 |
48 |
32 |
|
16 |
S |
|
|
|
|
3 |
|
|
|
|
306BR040 |
绩效管理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3 |
|
|
|
|
306BR046 |
薪酬与福利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
3 |
|
|
|
306BR018 |
职业生涯管理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
3 |
|
|
|
306BR020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2 |
32 |
32 |
|
|
S |
|
|
|
|
|
2 |
|
|
|
应修小计 |
19 |
352 |
256 |
80 |
16 |
|
|
|
|
|
|
|
|
|
|
专业 选修 |
306BR035 |
社会工作概论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第4、5学期,各选修4学分,第6学期选修6学分 |
306BR042 |
社会保障概论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R062 |
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R010 |
管理沟通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36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22 |
员工关系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41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58 |
周恩来人才思想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37 |
管理思想演变与发展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23 |
企业危机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59 |
合同法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30 |
公司法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26 |
商务谈判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21 |
人力资源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应修小计 |
14 |
224 |
224 |
|
|
|
|
|
|
|
|
|
|
|
(四)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形式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数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实践能力模块 |
必修 |
306BF088 |
专业考察 |
0.5 |
1周 |
√ |
|
C |
|
* |
|
|
|
|
|
|
|
306BF089 |
专业见习 |
0.5 |
1周 |
|
√ |
C |
|
|
|
|
|
* |
|
|
|
306B1003 |
专业实习 |
6 |
12周 |
√ |
√ |
C |
|
|
|
|
|
|
* |
|
|
227B0010 |
学年论文 |
1 |
6周 |
√ |
|
C |
|
|
|
|
|
* |
|
|
|
227B0020 |
毕业论文 |
6 |
12周 |
√ |
|
C |
|
|
|
|
|
|
* |
* |
|
306B1007 |
模拟面试 |
0.5 |
16学时 |
√ |
|
C |
|
|
|
|
|
* |
|
|
|
|
专业技能训练 |
2 |
64学时 |
√ |
|
C |
|
|
|
* |
* |
|
|
|
|
|
劳动实践 |
|
4周 |
|
√ |
C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16.5 |
|
|
|
|
|
|
|
|
|
|
|
|
|
(五)素质拓展计划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数 (学时) |
形式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数分配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素质拓展 |
215B0004 |
军事技能 |
2 |
2 |
Ö |
|
C |
2 |
|
|
|
|
|
|
|
|
220B0021 |
社会实践与劳动 |
1.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220B0012 |
社团活动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至少参加1个员工社团 |
227B0002 |
文化素质讲座 |
0.5 |
|
Ö |
|
C |
* |
* |
* |
* |
* |
* |
* |
|
至少选听15次,其中审美教育类不少于5次 |
227B0004 |
基础必读书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227B0003 |
创新创业实践 |
4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9 |
|
|
|
|
|
|
|
|
|
|
|
|
|
七、其他有关说明
1.考核类型中C为考查,S为考试。
2.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一年级员工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在第二学期末依据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自动分级,对二年级员工进行分类教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学习大学英语进阶类课程,未通过者继续学习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基于学科专业门类的特点和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分层分类教学,文科类专业员工需要达到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要求。
3.在“通识课程”选修模块,每生可跨专业选择有利于自己扩宽知识面、开发潜能、满足多元发展与个性培养需求的课程。
4.除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完成的创新创业类学分外,员工在校期间通过参加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获得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冲抵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具体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5.每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个员工社团。
6.每生在校期间至少选听15次文化素质讲座,其中审美教育类讲座不少于5次。
7.每生在校期间至少从“必读书目录”(附表5)选取8本书籍进行阅读;必读书考核内容为员工撰写的读书笔记、小论文或心得体会等,每篇不少于1500字;在规定学年内,每生每年至少2篇。
附表 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2.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3.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4.必读书目录
5.合作培养计划
修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年6月15日
附表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劳动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开设学期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考察 |
306BF088 |
0.5 |
1周 |
|
* |
|
|
|
|
|
|
安排在4月或5月的某周进行 |
专业见习 |
306BF089 |
0.5 |
1周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专业技能训练 |
办公自动化 |
306BZ059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演讲与口才 |
306BZ060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商务礼仪 |
306BR051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无领导小组 讨论 |
306BZ062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劳动实践 |
|
|
4周 |
* |
|
* |
|
* |
|
* |
|
在1、3、5、7学期的第19或20周进行,围绕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方面开展,员工需提供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证明材料 |
附表2: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培养目标6 |
1 |
P |
P |
|
|
|
|
2 |
P |
|
P |
|
|
P |
3 |
|
|
|
P |
P |
P |
4 |
|
|
|
P |
|
P |
5 |
|
|
|
P |
|
P |
6 |
|
|
P |
|
|
P |
7 |
|
|
P |
|
|
P |
8 |
|
|
|
|
P |
|
附表3: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课程 毕业要求 |
要求1 |
要求2 |
要求3 |
要求4 |
要求5 |
要求6 |
要求7 |
要求8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5.3 |
6.1 |
6.2 |
7.1 |
7.2 |
7.3 |
8.1 |
8.2 |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H |
H |
M |
|
|
M |
M |
M |
M |
|
M |
H |
|
|
|
H |
M |
M |
M |
M |
|
M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H |
H |
H |
M |
|
|
M |
M |
M |
|
M |
H |
|
|
H |
M |
|
M |
|
M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M |
|
|
L |
|
M |
M |
M |
|
M |
M |
|
|
|
|
L |
M |
|
M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H |
|
M |
M |
L |
M |
M |
M |
|
M |
H |
|
|
H |
M |
M |
H |
H |
H |
|
|
周恩来精神概论 |
H |
H |
M |
M |
|
|
M |
M |
M |
|
M |
M |
|
|
M |
M |
M |
M |
|
M |
|
M |
形势与政策 |
H |
H |
|
|
|
M |
M |
M |
M |
|
M |
H |
|
|
H |
|
|
M |
|
|
|
|
大学英语 |
|
M |
|
|
|
|
|
|
|
|
H |
M |
|
|
|
M |
|
H |
|
M |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
L |
|
|
|
|
|
|
M |
|
H |
H |
H |
|
|
|
H |
|
M |
|
|
大学体育 |
|
|
M |
|
|
|
|
|
|
|
|
L |
|
|
|
L |
M |
M |
|
|
H |
|
老员工创业基础 |
|
|
|
|
|
|
|
|
H |
M |
M |
H |
|
|
|
|
|
H |
H |
|
|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
|
M |
M |
|
|
H |
H |
H |
M |
M |
H |
|
|
|
H |
H |
|
|
|
|
|
劳动教育 |
|
|
H |
|
|
|
|
|
M |
|
M |
H |
|
|
H |
|
M |
H |
|
|
H |
|
心理健康教育 |
|
H |
H |
|
|
|
|
|
|
|
|
|
|
|
|
H |
M |
M |
|
|
|
H |
军事理论 |
H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识指定选修 |
大学语文 |
M |
L |
|
|
|
|
|
|
|
M |
H |
|
|
|
M |
H |
M |
M |
|
|
|
L |
自然科学概论 |
|
|
|
|
L |
|
|
|
|
M |
|
|
|
M |
M |
|
|
L |
|
|
|
|
学科必修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 |
|
|
H |
H |
L |
|
H |
H |
|
|
M |
H |
|
|
M |
H |
H |
|
|
|
|
H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
M |
|
|
|
|
|
|
|
M |
M |
|
|
M |
H |
H |
|
|
|
|
|
M |
大学数学 |
|
|
|
|
|
|
M |
M |
H |
M |
|
M |
H |
H |
H |
|
|
M |
|
|
|
|
线性代数 |
|
|
|
|
|
|
M |
M |
H |
M |
|
M |
H |
H |
|
|
|
M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
|
|
|
|
M |
M |
H |
M |
|
M |
H |
H |
|
|
|
M |
|
|
|
|
统计学 |
|
|
|
M |
|
M |
|
|
M |
|
|
M |
H |
M |
|
|
|
M |
L |
M |
|
|
管理学原理 |
|
|
M |
H |
|
|
M |
M |
|
|
M |
M |
|
|
M |
M |
|
H |
|
H |
|
L |
人力资源管理 |
|
|
H |
H |
|
|
H |
H |
L |
|
M |
H |
|
L |
M |
H |
|
M |
|
|
|
H |
组织行为学 |
|
|
H |
H |
|
|
H |
H |
L |
|
M |
H |
|
L |
M |
H |
|
M |
|
|
|
H |
微观经济学 |
|
|
|
M |
|
M |
|
|
M |
|
|
M |
H |
M |
|
|
|
M |
|
M |
|
|
宏观经济学 |
|
|
|
M |
|
M |
|
|
M |
|
|
M |
H |
M |
|
|
|
M |
|
M |
|
|
会计学 |
|
|
|
M |
|
M |
|
|
M |
|
|
M |
H |
M |
|
|
|
M |
|
M |
|
|
财务管理 |
|
|
|
M |
|
M |
|
|
M |
|
|
M |
H |
M |
|
|
|
M |
|
M |
|
|
战略管理 |
|
|
M |
H |
|
|
M |
M |
L |
|
M |
M |
|
|
M |
|
L |
H |
|
H |
|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
|
|
M |
L |
|
|
|
|
H |
H |
L |
H |
M |
H |
|
|
L |
M |
|
L |
L |
|
专业必修 |
劳动经济学 |
|
|
|
|
H |
|
M |
M |
L |
M |
L |
|
M |
|
H |
|
|
|
L |
M |
|
|
工作分析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招聘与人才测评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绩效管理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薪酬与福利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职业生涯管理 |
|
|
|
|
|
|
H |
H |
H |
|
|
M |
|
|
L |
M |
L |
M |
|
H |
|
M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
M |
|
|
H |
H |
H |
H |
H |
|
|
M |
L |
|
H |
|
M |
H |
H |
|
|
M |
集中实践环节 |
专业考察 |
|
L |
M |
L |
|
|
M |
M |
M |
L |
|
M |
|
L |
|
|
M |
H |
H |
|
|
L |
专业见习 |
|
|
L |
L |
L |
|
M |
M |
M |
L |
|
M |
M |
L |
|
|
M |
H |
H |
|
|
L |
专业实习 |
|
|
|
|
M |
|
H |
|
H |
M |
M |
|
H |
H |
|
M |
|
H |
H |
|
|
M |
学年论文 |
|
|
|
|
|
|
|
H |
H |
|
M |
|
|
H |
|
|
|
M |
|
|
|
L |
毕业论文 |
|
|
|
|
|
|
|
H |
H |
|
|
|
|
H |
H |
|
|
M |
|
|
|
L |
模拟面试 |
|
|
|
|
|
|
|
M |
|
H |
|
M |
|
|
L |
M |
|
|
M |
M |
|
|
专业技能训练 |
|
|
M |
M |
|
|
M |
M |
H |
|
|
|
H |
M |
|
M |
|
|
|
L |
|
|
劳动实践 |
|
|
|
|
|
|
|
|
M |
L |
M |
H |
L |
|
H |
M |
|
H |
M |
M |
H |
M |
素质拓展计划 |
军事技能 |
H |
M |
|
|
|
|
|
|
|
|
|
|
|
|
|
|
|
|
|
|
M |
|
社会实践与劳动 |
|
|
H |
M |
L |
|
|
|
M |
L |
M |
H |
L |
|
H |
M |
|
|
M |
|
H |
M |
社团活动 |
|
|
M |
M |
|
L |
|
|
|
|
M |
H |
L |
|
M |
M |
H |
H |
|
|
L |
M |
文化素质讲座 |
M |
H |
L |
L |
|
|
|
M |
M |
M |
|
M |
|
M |
|
H |
|
M |
L |
|
|
M |
基础必读书目 |
|
|
|
|
|
|
|
M |
|
M |
|
M |
|
L |
H |
|
M |
|
L |
|
|
M |
创新创业实践 |
|
|
H |
|
|
M |
M |
M |
H |
|
M |
H |
L |
|
|
M |
H |
|
M |
M |
|
L |
附表4:必读书目录
一、基础必读书目
1.李新芝,刘晴.周恩来纪事.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周恩来.周恩来自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9.
3.康之国.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4.韩同友.周恩来思想与实践探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路 遥.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6.钱 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7.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8.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11.[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12.[英]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二、专业必读书目
1.[日]稻盛和夫.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美]迈克尔·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5.[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6.[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7.[美]斯蒂芬 P.罗宾斯.管人的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8.[美]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9.[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任务.中信出版社,2018.
10.[美]吉姆·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2019.
1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中信出版社,2014.
12.[美]杰克·韦尔奇.商业的本质.中信出版社,2016.
13.[美]理查德·格里格.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4.[美]戈尔茨坦.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15.[美]贝姆·P.艾伦.人格理论:发展、成长与多样性.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6.[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17.[英]约翰·罗斯特.现代心理测量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8.[美]亨利·明茨伯格.管理工作的本质.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19.[英]克雷纳.管理百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0.薛兆丰.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信出版社,2018.
21.张正堂.HR三支柱转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逻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2.黄卫伟.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中信出版社,2014.
23.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中信出版社,2017.
24.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信出版社,2017.
25.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附5:70net永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地合作培养计划
70net永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地合作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人社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70net永乐高《关于修订2020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培养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管理、经济和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工具方法,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咨询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校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地方原则
集团应主动深入当地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部门开展培训。
2.校地互利原则
合作双方互利是合作的基础。合作企事业单位部门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员工,有权根据员工能力对员工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地合作是双向活动,校地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地互动原则
集团定期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现场培训,邀请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专家来学校讲座。通过校地互动,学校教师掌握实践知识、提升操作能力,人力资源实务部门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法政学院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以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地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地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地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
4.及时总结经验,对校地合作工作持续加以改进。
四、基本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根据学校的要求建立若干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作为校外合作基地。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协助安排员工实践调研、集中实习等教学活动;
2.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实训、模拟面试等教学活动;
3.共同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与公司法政学院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5.其他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1.联合建设课程
聘请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专家共同参与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制定。绩效管理、招聘与人才测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技能训练等应用性较强且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邀请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专家联合授课。
2.专家开设选修课或讲座
利用“明德讲坛”“行知课堂”平台,邀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使员工了解实践操作规则、发展趋势及专业学习重点与难点,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
2. 模拟面试指导
在第6学期进行,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共同担任模拟考官,根据员工模拟面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点评,提升员工的就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业实习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可以自主选择进入校地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习。实习结束后,员工完成自我实习鉴定,并主动向实习单位有关人员征求意见,实习单位为员工作鉴定。员工返校后,须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及其他实习书面材料。
六、保障措施
1.合作单位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集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员工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合作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2.集团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地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地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地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地合作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转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6 校内专业代码:0309 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于信息化和互联网新形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管理、经济和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工具方法,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咨询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愿;
2.掌握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
3.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人才选聘、人才使用、绩效考核等问题的能力;
4.主动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和创新能力,成为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高级管理人员的素养和能力的人才。
5.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主动变革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毕业要求
员工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志向,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1.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1.3立足基层管理,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务实创新的品质。
2.掌握管理、法律及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学科理论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
2.1掌握组织、领导、激励等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科学管理认知。
2.2掌握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各种经济活动、劳动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
2.3掌握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基础知识,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政策和法规。
3.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
3.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模块基本理论。
3.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模块基本知识。
3.3熟悉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模块操作技能。
4.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理分析、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1掌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和学术研究的数理分析理论和工具。
4.2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4.3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具备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解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1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2具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5.3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6.1具备良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6.2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团队荣誉感以及个人在团队中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7.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7.1拥有较强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2熟悉老员工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政策法规。
7.3熟悉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具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业能力。
8.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老员工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8.1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合格标准。
8.2学会心理调适,达到国际通行的心理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2年,员工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2-4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
(二)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招聘与人才测评、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五、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学时比例 |
通识通修平台 |
必修 |
2 |
3.4% |
/ |
/ |
指定选修 |
/ |
/ |
/ |
/ |
任意选修 |
2 |
3.4% |
32 |
4.9% |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
必修 |
7 |
11.9% |
112 |
17.1% |
选修 |
2 |
3.4% |
32 |
4.9% |
专业模块 |
必修 |
17 |
28.8% |
320 |
48.8% |
选修 |
10 |
16.9% |
160 |
24.4%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 |
14 |
23.7% |
/ |
/ |
素质拓展计划 |
必修 |
5 |
8.5% |
/ |
/ |
合 计 |
59 |
100% |
656 |
100% |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类 别 |
学分 |
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实践课时 |
2.5 |
4.2% |
80 |
/ |
专业见习 |
0.5 |
0.8% |
/ |
1周 |
专业实习 |
6 |
10.2% |
/ |
12周 |
学年论文 |
1 |
1.7% |
/ |
1周 |
毕业论文 |
6 |
10.2% |
/ |
12周 |
模拟面试 |
0.5 |
0.8% |
16 |
/ |
劳动实践 |
0 |
0.0% |
/ |
2周 |
素质拓展训练 |
5 |
8.5% |
/ |
/ |
合 计 |
21.5 |
36.4% |
/ |
/ |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试课程(门) |
|
|
|
|
5 |
4 |
0 |
0 |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周学时 |
|
|
|
|
26 |
14 |
0 |
0 |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 |
303B0021 |
形势与政策 |
1 |
32* |
16* |
16* |
|
C |
|
|
|
|
* |
* |
* |
* |
|
249B0002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1 |
16* |
8* |
8* |
|
C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2 |
|
|
|
|
|
|
|
|
|
|
|
|
|
|
通识任意选修 |
|
创新创业类 |
2 |
32 |
32 |
|
|
C |
|
|
|
|
|
|
|
|
第5学期至第8学期任选2学分 |
应修小计 |
2 |
32 |
32 |
|
|
|
|
|
|
|
|
|
|
|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学科 必修 |
227B0001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1 |
16 |
16 |
|
|
C |
|
|
|
|
2 |
|
|
|
|
306BZ004 |
管理学原理 |
3 |
48 |
48 |
|
|
S |
|
|
|
|
3 |
|
|
|
|
306BR005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48 |
48 |
|
|
S |
|
|
|
|
3 |
|
|
|
|
应修小计 |
7 |
112 |
112 |
|
|
|
|
|
|
|
|
|
|
|
第5学期选修2学分 |
学科 选修 |
306BR048 |
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21 |
公共关系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53 |
创业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应修小计 |
2 |
32 |
32 |
|
|
|
|
|
|
|
|
|
|
|
(三)专业模块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 必修 |
306BR014 |
工作分析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3 |
|
|
|
|
306BR044 |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3 |
|
|
|
|
306BR045 |
招聘与人才测评 |
2.5 |
48 |
32 |
|
16 |
S |
|
|
|
|
3 |
|
|
|
|
306BR061 |
绩效管理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3 |
|
|
|
|
306BR046 |
薪酬与福利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
3 |
|
|
|
306BR018 |
职业生涯管理 |
2.5 |
48 |
32 |
16 |
|
S |
|
|
|
|
|
3 |
|
|
|
306BR020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2 |
32 |
32 |
|
|
S |
|
|
|
|
|
2 |
|
|
|
应修小计 |
17 |
320 |
224 |
80 |
16 |
|
|
|
|
|
|
|
|
|
|
专业 选修 |
306BZ036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第5学期选修4学分,第6学期选修6学分 |
306BR022 |
员工关系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41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58 |
周恩来人才思想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R037 |
管理思想演变与发展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23 |
企业危机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59 |
合同法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30 |
公司法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26 |
商务谈判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R021 |
人力资源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应修小计 |
10 |
160 |
160 |
|
|
|
|
|
|
|
|
|
|
|
(四)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形式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数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实践能力模块 |
必修 |
306BF089 |
专业见习 |
0.5 |
1周 |
|
√ |
C |
|
|
|
|
|
* |
|
|
|
306B1003 |
专业实习 |
6 |
12周 |
√ |
√ |
C |
|
|
|
|
|
|
* |
|
|
227B0010 |
学年论文 |
1 |
6周 |
√ |
|
C |
|
|
|
|
|
* |
|
|
|
227B0020 |
毕业论文 |
6 |
12周 |
√ |
|
C |
|
|
|
|
|
|
* |
* |
|
306B1007 |
模拟面试 |
0.5 |
16学时 |
√ |
|
C |
|
|
|
|
|
* |
|
|
|
|
劳动实践 |
|
2周 |
|
√ |
C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14 |
|
|
|
|
|
|
|
|
|
|
|
|
|
(五)素质拓展计划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数 (学时) |
形式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数分配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素质 拓展 |
220B0021 |
社会实践与劳动 |
1.5 |
|
|
Ö |
C |
|
|
|
|
* |
* |
* |
|
|
220B0012 |
社团活动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至少参加1个员工社团 |
227B0002 |
文化素质讲座 |
0.5 |
|
Ö |
|
C |
|
|
|
|
* |
* |
* |
|
至少选听3次,其中审美教育类不少于1次 |
227B0004 |
基础必读书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227B0013 |
创新创业实践 |
2 |
|
|
Ö |
C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5 |
|
|
|
|
|
|
|
|
|
|
|
|
|
七、其他有关说明
1.考核类型中C为考查,S为考试。
2.在“通识课程”选修模块,每生可跨专业选择有利于自己扩宽知识面、开发潜能、满足多元发展与个性培养需求的课程。
4.除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完成的创新创业类学分外,员工在校期间通过参加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获得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冲抵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具体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5.每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个员工社团。
6.每生在校期间至少选听3次文化素质讲座,其中审美教育类讲座不少于1次。
7.每生在校期间至少从“必读书目录”(附表5)选取3本书籍进行阅读;必读书考核内容为员工撰写的读书笔记、小论文或心得体会等,每篇不少于1500字。
附表 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2.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3.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4.必读书目录
5.合作培养计划
修订人:李小聪
审核人:张玉磊
2022年6月15日
附表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劳动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名称 |
学分 |
周数 |
开设学期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见习 |
0.5 |
1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劳动实践 |
|
2 |
|
|
|
|
* |
|
* |
|
在5、7学期的第19或20周进行,围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员工需提供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证明材料 |
附表2: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培养目标6 |
1 |
P |
P |
|
|
|
|
2 |
P |
|
P |
|
|
P |
3 |
|
|
|
P |
P |
P |
4 |
|
|
|
P |
|
P |
5 |
|
|
|
P |
|
P |
6 |
|
|
P |
|
|
P |
7 |
|
|
P |
|
|
P |
8 |
|
|
|
|
P |
|
附表3: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课程 毕业要求 |
要求1 |
要求2 |
要求3 |
要求4 |
要求5 |
要求6 |
要求7 |
要求8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5.3 |
6.1 |
6.2 |
7.1 |
7.2 |
7.3 |
8.1 |
8.2 |
通识必修 |
形势与政策 |
H |
H |
|
|
|
M |
M |
M |
M |
|
M |
H |
|
|
H |
|
|
M |
|
|
|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
|
M |
M |
|
|
H |
H |
H |
M |
M |
H |
|
|
|
H |
H |
|
|
|
|
|
专业基础必修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
M |
|
|
|
|
|
|
|
M |
M |
|
|
M |
H |
H |
|
|
|
|
|
M |
管理学原理 |
|
|
M |
H |
|
|
M |
M |
|
|
M |
M |
|
|
M |
M |
|
H |
|
H |
|
L |
人力资源管理 |
|
|
H |
H |
|
|
H |
H |
L |
|
M |
H |
|
L |
M |
H |
|
M |
|
|
|
H |
专业模块必修 |
工作分析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招聘与人才测评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绩效管理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薪酬与福利 |
|
|
|
M |
M |
|
H |
H |
H |
|
|
H |
|
M |
M |
|
M |
H |
|
H |
|
|
职业生涯管理 |
|
|
|
|
|
|
H |
H |
H |
|
|
M |
|
|
L |
M |
L |
M |
|
H |
|
M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
|
|
|
H |
H |
H |
H |
H |
|
|
M |
L |
|
H |
|
M |
H |
H |
|
|
M |
集中实践环节 |
专业见习 |
|
|
L |
L |
L |
|
M |
M |
M |
L |
|
M |
M |
L |
|
|
M |
H |
H |
|
|
L |
专业实习 |
|
|
|
|
M |
|
H |
|
H |
M |
M |
|
H |
H |
|
M |
|
H |
H |
|
|
M |
学年论文 |
|
|
|
|
|
|
|
H |
H |
|
M |
|
|
H |
|
|
|
M |
|
|
|
L |
毕业论文 |
|
|
|
|
|
|
|
H |
H |
|
|
|
|
H |
H |
|
|
M |
|
|
|
L |
模拟面试 |
|
|
|
|
|
|
|
M |
|
H |
|
M |
|
|
L |
M |
|
|
M |
M |
|
|
劳动实践 |
|
|
|
|
|
|
|
|
M |
L |
M |
H |
L |
|
H |
M |
|
H |
M |
M |
H |
M |
素质拓展训练 |
军事技能 |
H |
M |
|
|
|
|
|
|
|
|
|
|
|
|
|
|
|
|
|
|
M |
|
社会实践与劳动 |
|
|
H |
M |
L |
|
|
|
M |
L |
M |
H |
L |
|
H |
M |
|
|
M |
|
H |
M |
社团活动 |
|
|
M |
M |
|
L |
|
|
|
|
M |
H |
L |
|
M |
M |
H |
H |
|
|
L |
M |
文化素质讲座 |
M |
H |
L |
L |
|
|
|
M |
M |
M |
|
M |
|
M |
|
H |
|
M |
L |
|
|
M |
基础必读书目 |
|
|
|
|
|
|
|
M |
|
M |
|
M |
|
L |
H |
|
M |
|
L |
|
|
M |
创新创业实践 |
|
|
H |
|
|
M |
M |
M |
H |
|
M |
H |
L |
|
|
M |
H |
|
M |
M |
|
L |
附表4:必读书目录
二、基础必读书目
1.李新芝,刘晴.周恩来纪事.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周恩来.周恩来自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9.
3.康之国.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4.韩同友.周恩来思想与实践探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路 遥.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6.钱 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7.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8.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11.[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12.[英]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二、专业必读书目
1.[日]稻盛和夫.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美]迈克尔·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5.[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6.[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7.[美]斯蒂芬 P.罗宾斯.管人的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8.[美]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9.[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任务.中信出版社,2018.
10.[美]吉姆·柯林斯等.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2019.
1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中信出版社,2014.
12.[美]杰克·韦尔奇.商业的本质.中信出版社,2016.
13.[美]理查德·格里格.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4.[美]戈尔茨坦.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15.[美]贝姆·P.艾伦.人格理论:发展、成长与多样性.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6.[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17.[英]约翰·罗斯特.现代心理测量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8.[美]亨利·明茨伯格.管理工作的本质.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19.[英]克雷纳.管理百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0.薛兆丰.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信出版社,2018.
21.张正堂.HR三支柱转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逻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2.黄卫伟.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中信出版社,2014.
23.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中信出版社,2017.
24.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信出版社,2017.
25.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附5:70net永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地合作培养计划
70net永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地合作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人社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70net永乐高《关于修订2020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培养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管理、经济和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工具方法,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咨询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校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地方原则
集团应主动深入当地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部门开展培训。
2.校地互利原则
合作双方互利是合作的基础。合作企事业单位部门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员工,有权根据员工能力对员工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地合作是双向活动,校地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地互动原则
集团定期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现场培训,邀请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专家来学校讲座。通过校地互动,学校教师掌握实践知识、提升操作能力,人力资源实务部门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法政学院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以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专业负责
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地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地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地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
4.及时总结经验,对校地合作工作持续加以改进。
四、基本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根据学校的要求建立若干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作为校外合作基地。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 协助安排员工实践调研、分散实习等教学活动;
2.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实训、模拟面试教学活动;
3.共同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与公司法政学院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5.其他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1.联合建设课程
聘请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专家共同参与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制定。绩效管理、招聘与人才测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等应用性较强且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邀请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专家联合授课。
2.专家开设选修课或讲座
利用“明德讲坛”“行知课堂”平台,邀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使员工了解实践操作规则、发展趋势及专业学习重点与难点,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
3.模拟面试指导
在第6学期进行,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共同担任模拟考官,根据员工模拟面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点评,提升员工的就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业实习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可以自主选择进入校地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习。实习结束后,员工完成自我实习鉴定,并主动向实习单位有关人员征求意见,实习单位为员工作鉴定。员工返校后,须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及其他实习书面材料。
六、保障措施
1.合作单位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集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部门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员工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合作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2.集团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地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地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地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地合作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2 校内专业代码:0304 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文秘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具有优良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备扎实的行政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科研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行政管理、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等工作。
二、毕业要求
员工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志向,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
1.2了解中国的基本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忠于祖国和人民。
1.3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心,愿意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通晓国家和政府管理有关法律、制度、方针和政策,知晓政府治理现状及理论前沿动态。
2.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
2.2熟悉党和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公共管理的基本技能。
2.3 了解其他国家的政府治理现状及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具有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的基本能力。
3.1了解行政事务管理的规范与流程,具备一定的行政事务管理与决策、文书写作与处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掌握系统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或技术,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协调组织、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3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4.1了解中国发展史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科技发展史和世界优秀文化。
4.2了解自然科学、人类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社会统计、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外语1门。
4.3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5.能够较好地调节身心,涵养心性,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
5.1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5.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5.3掌握创新、创业和就业的基本知识和途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员工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政治学。
(二)核心课程:
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法学概论、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五、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学时比例 |
通识通修平台 |
必修 |
40 |
25.6% |
612 |
29.7% |
指定选修 |
4 |
2.6% |
64 |
3.1% |
任意选修 |
6 |
3.9% |
96 |
4.7% |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
必修 |
25.5 |
16.5% |
408 |
19.8% |
选修 |
6 |
3.9% |
96 |
4.7% |
专业模块 |
必修 |
35 |
22.6% |
560 |
27.2% |
选修 |
14 |
9% |
224 |
10.8%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 |
16.5 |
10.6% |
/ |
/ |
素质拓展计划 |
必修 |
9 |
5.8% |
/ |
/ |
合 计 |
156 |
100% |
2060 |
100% |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类 别 |
学分 |
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实践课时 |
8 |
5.2% |
80 |
/ |
专业考察 |
0.5 |
0.3% |
/ |
1 |
专业见习 |
0.5 |
0.3% |
/ |
1 |
专业实习 |
6 |
3.9% |
/ |
12 |
学年论文 |
1 |
0.6% |
/ |
6 |
毕业论文 |
6 |
3.9% |
/ |
12 |
模拟面试 |
0.5 |
0.3% |
16 |
/ |
专业技能训练 |
2 |
1.3% |
64 |
/ |
劳动实践 |
0 |
0% |
/ |
4周 |
素质拓展计划 |
9 |
5.8% |
/ |
/ |
合 计 |
33.5 |
21.6% |
/ |
/ |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试课程(门) |
4 |
5 |
5 |
4 |
3 |
4 |
0 |
0 |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周学时 |
19 |
22 |
24 |
21 |
22 |
15 |
0 |
0 |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公共 基础 课程 必修 |
303B0025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32 |
16 |
|
C |
|
2 |
|
|
|
|
|
|
|
303B01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3B001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8 |
|
|
S |
|
|
|
3 |
|
|
|
|
|
303B001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64 |
16 |
|
S |
|
|
|
|
4 |
|
|
|
|
303B0023 |
周恩来精神概论 |
1 |
16 |
16 |
|
|
C |
1 |
|
|
|
|
|
|
|
在线课程 |
303B0021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32* |
32* |
|
C |
* |
* |
* |
* |
* |
* |
* |
* |
|
302B6086 |
大学英语(1) |
3 |
48 |
32 |
16 |
|
S |
2+1 |
|
|
|
|
|
|
|
选修《大学日语》的要求详见“大学外语课程实施方案” |
302B6087 |
大学英语(2) |
3 |
48 |
32 |
16 |
|
S |
|
2+1 |
|
|
|
|
|
|
302B6088 |
大学英语(3) |
2 |
32 |
32 |
|
|
S |
|
|
2 |
|
|
|
|
|
302B6089 |
大学英语(4) |
2 |
32 |
32 |
|
|
S |
|
|
|
2 |
|
|
|
|
321BP101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32+16* |
16 |
16+16* |
|
S |
|
2 |
|
|
|
|
|
|
实践中16*由员工通过慕课自修 |
323B9100 |
大学体育(1) |
1 |
32 |
32 |
4* |
|
C |
2 |
|
|
|
|
|
|
|
|
323B9200 |
大学体育(2) |
1 |
32 |
32 |
4* |
|
C |
|
2 |
|
|
|
|
|
|
|
323B9300 |
大学体育(3) |
1 |
32 |
32 |
4* |
|
C |
|
|
2 |
|
|
|
|
|
|
323B9400 |
大学体育(4) |
1 |
32 |
32 |
4* |
|
C |
|
|
|
2 |
|
|
|
|
|
249B0001 |
老员工创业基础 |
1 |
16* |
8* |
8* |
|
C |
|
|
* |
|
|
|
|
|
|
249B0002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1 |
16* |
8* |
8* |
|
C |
|
|
|
|
|
* |
|
|
|
215B0011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32* |
4* |
|
C |
* |
|
|
|
|
|
|
|
16授课+16网络+4体验活动 |
215B0002 |
军事理论 |
2 |
32* |
16* |
16* |
|
C |
* |
|
|
|
|
|
|
|
|
220B0020 |
劳动教育 |
1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应修小计 |
40 |
612 |
528 |
84 |
|
|
|
|
|
|
|
|
|
|
|
通识 指定 选修 |
301B3241 |
大学语文 |
2 |
32 |
|
|
|
C |
2 |
|
|
|
|
|
|
|
|
316B5008 |
文科大学数学 |
2 |
32 |
|
|
|
C |
|
2 |
|
|
|
|
|
|
|
应修小计 |
4 |
64 |
|
|
|
|
|
|
|
|
|
|
|
|
|
通识 任意 选修 |
|
科学素养类 |
2 |
32 |
|
|
|
C |
|
|
|
|
|
|
|
|
第2学期至第8学期每类课程任选1门 |
|
艺术审美类 |
2 |
32 |
|
|
|
C |
|
|
|
|
|
|
|
|
|
创新创业类 |
2 |
32 |
|
|
|
C |
|
|
|
|
|
|
|
|
应修小计 |
6 |
96 |
|
|
|
|
|
|
|
|
|
|
|
|
|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学科 必修 |
306BX001 |
行政管理专业导论 |
0.5 |
8 |
8 |
|
|
C |
2 |
|
|
|
|
|
|
|
|
227B0001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1 |
16 |
16 |
|
|
C |
|
|
|
|
2 |
|
|
|
|
306BZ002 |
政治学原理 |
3 |
48 |
48 |
|
|
S |
3 |
|
|
|
|
|
|
|
|
306BZ004 |
管理学原理 |
3 |
48 |
48 |
|
|
S |
3 |
|
|
|
|
|
|
|
|
306BG026 |
公共伦理学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306BZ007 |
社会学原理 |
3 |
48 |
48 |
|
|
S |
|
3 |
|
|
|
|
|
|
|
306BG002 |
西方经济学 |
3 |
48 |
48 |
|
|
S |
|
3 |
|
|
|
|
|
|
|
306BX013 |
统计学 |
2 |
32 |
32 |
|
|
C |
|
2 |
|
|
|
|
|
|
|
306BZ012 |
逻辑学 |
2 |
32 |
32 |
|
|
S |
2 |
|
|
|
|
|
|
|
|
306BX014 |
法学概论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6BX015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
3 |
48 |
48 |
|
|
S |
|
|
|
3 |
|
|
|
|
|
应修小计 |
25.5 |
408 |
408 |
|
|
|
|
|
|
|
|
|
|
|
|
学科 选修 |
306BZ013 |
秘书理论与实务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第3、4、5学期各修2学分 |
306BZ021 |
公共关系学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306BR028 |
经济法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16 |
会计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39 |
社会保障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G006 |
组织行为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应修小计 |
6 |
96 |
96` |
|
|
|
|
|
|
|
|
|
|
|
|
(三)专业模块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 必修 |
306BZ003 |
公共行政学 |
3 |
48 |
48 |
|
|
S |
|
3 |
|
|
|
|
|
|
|
306BZ025 |
公共政策学 |
3 |
48 |
48 |
|
|
S |
|
|
|
|
3 |
|
|
|
|
306BZ005 |
公共管理学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6BG029 |
公共经济学 |
3 |
48 |
48 |
|
|
S |
|
|
|
|
3 |
|
|
|
|
306BG008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6BG010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3 |
48 |
48 |
|
|
S |
|
|
|
|
3 |
|
|
|
|
306BZ023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2 |
32 |
32 |
|
|
S |
|
|
|
|
|
2 |
|
|
|
306BZ022 |
地方政府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
306BX018 |
公共财政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
306BZ026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3 |
48 |
48 |
|
|
S |
|
|
|
3 |
|
|
|
|
|
306BX019 |
公务员制度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
306BG014 |
申论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
306BX017 |
行政组织学 |
2 |
32 |
32 |
|
|
S |
|
|
|
|
|
2 |
|
|
|
306BX020 |
西方行政学说史 |
2 |
32 |
32 |
|
|
S |
|
|
|
|
|
2 |
|
|
|
应修小计 |
35 |
560 |
560 |
|
|
|
|
|
|
|
|
|
|
|
|
专业 选修 |
306BX003 |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第3学期选修2学分;第4、5、6学期各选修4学分 |
306BZ038 |
公共危机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27 |
政府绩效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06 |
领导科学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306BZ030 |
公文写作与处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X027 |
数字化政府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X022 |
国家监察概论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X023 |
大数据与网络舆情分析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X024 |
公共管理前沿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X025 |
制度经济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X026 |
比较政府治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17 |
社区管理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G013 |
非营利组织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X011 |
社会治理概论 |
2 |
32 |
2 |
|
|
C |
|
|
|
|
2 |
|
|
|
306BZ037 |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306BX012 |
中国行政管理史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应修小计 |
14 |
224 |
224 |
|
|
|
|
|
|
|
|
|
|
|
|
(四)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形式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数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实践能力模块 |
必修 |
306BF088 |
专业考察 |
0.5 |
1周 |
√ |
|
C |
|
* |
|
|
|
|
|
|
|
306BF089 |
专业见习 |
0.5 |
1周 |
|
√ |
|
|
|
|
|
|
* |
|
|
暑期 |
306B1003 |
专业实习 |
6 |
12周 |
√ |
√ |
C |
|
|
|
|
|
|
* |
|
|
227B0010 |
学年论文 |
1 |
6周 |
√ |
|
C |
|
|
|
|
|
* |
|
|
|
227B0020 |
毕业论文 |
6 |
12周 |
√ |
|
C |
|
|
|
|
|
|
* |
* |
|
306B1007 |
模拟面试 |
0.5 |
16学时 |
√ |
|
C |
|
|
|
|
|
* |
|
|
|
|
专业技能训练 |
2 |
64学时 |
√ |
|
C |
|
|
|
* |
* |
|
|
|
|
|
劳动实践 |
|
4周 |
|
√ |
C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16.5 |
|
|
|
|
|
|
|
|
|
|
|
|
|
(五)素质拓展计划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数 (学时) |
形式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数分配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必修 |
215B0004 |
军事技能 |
2 |
2 |
Ö |
|
C |
2 |
|
|
|
|
|
|
|
|
220B0021 |
社会实践与劳动 |
1.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220B0012 |
社团活动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至少参加1个员工社团 |
227B0002 |
文化素质讲座 |
0.5 |
|
Ö |
|
C |
* |
* |
* |
* |
* |
* |
* |
|
至少选听15次,其中审美教育类不少于5次 |
227B0004 |
基础必读书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227B0003 |
创新创业实践 |
4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9 |
|
|
|
|
|
|
|
|
|
|
|
|
|
七、其他有关说明
1. 考核类型中,C为考核,S为考试。
2. 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一年级员工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在第二学期末依据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自动分级,对二年级员工进行分类教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学习大学英语进阶类课程,未通过者继续学习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基于学科专业门类的特点和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分层分类教学,文科类专业员工需要达到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要求。
3. 在“通识课程”选修模块,每生可跨专业选择有利于自己拓宽知识面、开发潜能、满足多元发展与个性培养需求的课程。
4. 除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完成的创新创业类学分外,员工在校期间通过参加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获得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冲抵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具体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5. 每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个员工社团。
6. 每生在校期间至少选听15次文化素质讲座,其中审美教育类讲座不少于5次。
7. 每生在校期间至少从“必读书书目”(附表5)中选取8种书籍进行阅读;必读书考核内容为员工撰写的读书笔记、小论文或心得体会等,每篇不少于1500字;在规定学年内,每生每学年至少2篇。
附表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2.合作培养计划
3.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4.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5.必读书目
修订人:仇新明
审核人:张玉磊
2022年7月1日
附件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劳动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开设学期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考察 |
306BF088 |
0.5 |
1周 |
|
* |
|
|
|
|
|
|
安排在4月或5月的某周进行 |
专业见习 |
306BF089 |
0.5 |
1周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专业技能训练 |
办公自动化 |
306BZ059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演讲与口才 |
306BZ060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公务礼仪 |
306BZ061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无领导小组讨论 |
306BZ062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劳动实践 |
|
|
4周 |
* |
|
* |
|
* |
|
* |
|
在1、3、5、7学期的第19或20周进行,围绕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方面开展,员工需提供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证明材料 |
附件2:合作培养计划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开设学期 |
合作方式 |
公文写作与处理 |
理论课 |
6 |
授课 |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
理论课 |
4 |
授课/讲座 |
专业技能训练 |
实践课 |
4、5 |
授课/指导 |
毕业论文 |
实践课 |
7、8 |
指导 |
专业见习 |
实践课 |
6 |
指导 |
专业实习 |
实践课 |
7 |
指导 |
模拟面试 |
实践课 |
6 |
指导 |
公共管理专题讲座 |
实践课 |
不定期 |
讲座 |
具体说明:
合作培养旨在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如下:
1.联合授课。对于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拟聘请淮安市人大常委会、淮安市市委办、淮安市政法委等行业实务部门的专家与本校教师一起联合授课。
2.开设专家讲座。拟邀请党政机关等相关单位、部门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以提高员工专业学习的关注度,促使员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专业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3.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演讲与口才、公务礼仪与无领导小组讨论,由本校专业教师与淮安市市委办、淮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行业相关专家共同承担,总计64课时,时间在第4、5学期。
4.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主要与共青团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员会、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街道办事处、淮安市清江浦区清江街道办事处、淮安市清江浦区长东街道办事处、淮安市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办事处、淮安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淮安市城市管理局等行业相关单位合作,安排员工实地考察、见习及参与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实习,以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促进员工对行业相关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5.模拟面试。在第6学期进行,拟邀请淮安市市委办、淮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江苏东泰教育集团等行业实务部门的专家与本校教师一起,根据员工模拟面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点评,以提升员工的就创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毕业论文指导。拟聘请淮安市市委办等行业实务部门的专家合作指导本专业部分毕业论文,以提升员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附件3: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1 |
√ |
P√ |
√ |
√ |
√ |
2 |
√ |
P√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附件4: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与活动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5.3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H |
|
|
|
|
|
M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H |
|
L |
|
|
M |
|
|
|
|
|
|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
|
|
|
H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H |
|
|
|
|
|
|
|
|
|
|
|
周恩来精神概论 |
H |
|
|
|
|
|
|
M |
|
|
|
|
|
|
|
形势与政策 |
|
H |
|
|
|
|
|
|
|
|
|
|
|
|
|
大学英语 |
|
|
|
H |
|
|
M |
|
|
|
|
|
|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
|
H |
|
|
M |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
M |
|
|
|
|
|
H |
|
|
|
|
老员工创业基础 |
|
|
L |
|
|
|
|
|
|
|
M |
|
|
|
H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
|
L |
|
|
|
|
|
M |
|
|
|
|
|
H |
心理健康教育 |
|
M |
|
|
|
|
|
|
|
|
H |
|
|
|
|
军事理论 |
|
|
L |
|
|
|
|
|
|
|
|
|
H |
|
|
劳动教育 |
|
|
|
|
|
|
|
|
|
|
M |
|
|
|
|
大学语文 |
|
M |
|
|
H |
|
|
|
|
|
|
|
|
|
|
文科大学数学 |
|
|
|
H |
|
|
|
H |
|
|
|
|
|
|
|
科学素养类
|
|
|
|
|
M |
|
|
|
|
|
|
L |
|
|
|
艺术审美类 |
|
|
L |
|
|
|
|
M |
|
|
|
|
|
|
|
创新创业类 |
|
|
|
|
|
|
H |
|
|
|
L |
|
|
|
H |
行政管理专业导论 |
|
|
|
H |
|
|
|
M |
|
|
|
|
|
|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
|
|
|
H |
|
M |
|
|
|
|
|
|
|
|
政治学原理 |
|
|
|
H |
|
|
|
|
|
M |
|
|
|
|
|
管理学原理 |
|
|
|
H |
|
M |
|
|
|
|
|
|
|
|
|
公共伦理学 |
|
M |
|
|
|
H |
|
|
|
|
|
|
|
|
|
社会学原理 |
|
|
|
M |
|
|
H |
|
|
|
|
|
|
|
|
西方经济学 |
|
|
M |
|
|
|
|
M |
|
|
|
|
|
|
|
法学概论 |
|
|
|
M |
|
H |
|
|
|
|
|
|
|
|
|
逻辑学 |
|
|
|
|
|
|
M |
|
|
|
|
|
|
|
|
统计学 |
|
|
|
H |
|
|
|
|
M |
|
|
|
|
|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
|
|
|
|
H |
|
M |
|
|
|
|
|
|
|
|
秘书理论与实务 |
|
|
|
M |
|
|
|
|
|
|
H |
|
|
|
|
公共关系学 |
|
|
|
M |
|
|
|
H |
|
|
|
|
|
|
|
经济法 |
|
|
|
|
M |
|
H |
|
|
|
|
|
|
|
|
会计学 |
|
|
|
M |
|
|
|
H |
|
|
|
|
|
|
|
社会保障学 |
|
|
|
M |
|
|
|
|
M |
|
|
|
|
|
|
组织行为学 |
|
|
|
|
M |
|
|
H |
|
|
|
|
|
|
|
公共行政学 |
|
|
|
M |
|
|
H |
|
|
|
|
|
|
|
|
公共政策学 |
|
|
|
M |
|
|
H |
|
|
|
|
|
|
|
|
公共管理学 |
|
M |
|
H |
|
|
|
|
|
L |
|
|
|
|
|
公共经济学 |
|
|
|
|
|
|
H |
|
M |
|
|
|
|
|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
|
|
|
|
|
M |
|
|
|
|
|
H |
|
|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
|
|
H |
|
|
|
H |
|
|
|
|
|
|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
|
M |
|
H |
|
|
|
|
|
|
|
|
|
|
地方政府学 |
|
|
|
|
|
H |
|
|
M |
|
|
|
|
|
|
公共财政学 |
|
|
|
M |
|
|
|
|
M |
|
|
|
|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
|
M |
|
|
|
H |
|
|
|
|
|
|
|
|
公务员制度 |
|
|
|
|
|
H |
|
|
|
|
L |
|
|
|
|
申论 |
H |
|
|
|
|
|
M |
|
|
|
|
|
|
|
|
行政组织学 |
|
|
|
|
|
|
M |
|
|
|
|
H |
|
|
|
西方行政学说史 |
|
|
M |
|
|
H |
|
|
|
|
|
|
|
|
|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
|
|
M |
|
|
|
H |
|
|
|
|
|
|
|
|
公共危机管理 |
|
|
|
H |
|
|
|
M |
|
|
|
|
|
|
|
政府绩效管理 |
|
|
|
H |
|
|
|
|
|
|
L |
|
|
|
|
领导科学 |
|
|
|
|
|
|
|
|
H |
|
|
M |
|
|
|
公文写作与处理 |
H |
|
|
H |
|
|
H |
|
|
|
|
|
|
|
|
电子政府 |
|
|
M |
|
|
H |
|
|
|
|
|
|
|
|
|
国家监察概论 |
|
|
|
|
H |
|
|
M |
|
|
M |
|
|
|
|
大数据与网络舆情分析 |
|
M |
|
|
|
|
|
|
|
|
|
|
|
|
|
公共管理前沿 |
|
|
|
|
H |
|
|
M |
|
|
|
|
|
|
|
制度经济学 |
|
M |
|
|
|
|
|
|
|
|
|
|
|
|
|
比较政府治理 |
|
|
M |
|
|
H |
|
|
|
|
|
|
|
|
|
社区管理学 |
|
|
|
M |
|
|
|
M |
|
|
|
|
|
|
|
非营利组织管理 |
|
|
|
M |
|
|
|
M |
|
|
|
|
|
|
|
社会治理概论 |
|
|
|
H |
|
|
|
|
|
|
|
H |
|
|
|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 |
|
|
|
|
H |
|
|
M |
|
|
|
|
|
|
|
中国行政管理史 |
|
|
|
|
H |
|
M |
|
|
|
|
|
|
|
|
专业考察 |
|
|
|
|
M |
|
|
M |
|
|
|
|
|
|
L |
专业见习 |
|
|
L |
|
|
|
|
M |
|
|
|
|
|
|
H |
专业实习 |
|
|
|
|
|
H |
|
|
|
|
M |
|
|
|
H |
学年论文 |
|
|
|
M |
|
|
H |
|
|
|
|
|
|
|
|
毕业论文 |
|
|
|
M |
|
|
H |
|
|
|
|
|
|
|
|
模拟面试 |
|
|
L |
|
|
|
H |
|
|
|
|
|
|
|
|
专业技能训练 |
|
|
|
|
H |
|
|
|
M |
|
|
|
|
|
|
劳动实践 |
|
|
M |
|
|
|
H |
|
|
|
M |
|
|
|
|
军事技能 |
|
|
L |
|
|
|
|
|
|
|
H |
|
|
|
|
社会实践与劳动 |
|
|
|
|
|
|
H |
|
|
|
M |
|
|
|
|
社团活动 |
|
|
H |
|
|
H |
|
|
|
|
|
|
|
|
|
文化素质讲座 |
|
H |
|
|
M |
|
|
|
|
|
|
|
|
|
|
基础必读书 |
|
L |
|
|
H |
|
|
M |
|
|
|
|
|
|
|
创新创业实践 |
|
|
|
H |
|
|
M |
|
|
|
|
|
|
|
|
附件5:必读书目
[1] [英]洛克.政府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美]戴维·奥斯本.政府改革手册:战略与工具.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英]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主、官僚制组织和公共选择.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7] [美]禹贞恩.发展型政府.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8] [意]乔万尼·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9]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10] [英]亚当·斯密 . 国富论.孙善春、李春长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
[11] [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2] [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3] [美]塞缪尔·亨廷顿. 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4]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5] [英]迈克尔•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6] [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7] [美]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18] [美]贾蒙德·戴蒙德.枪炮、病菌和钢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19]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0] [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1]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2] [以]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3] [美]塔勒布.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4]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25] [德]柯武刚等.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6]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27] [美]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8] [法]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上、下).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29][美]罗伯特•亨利.艺术精神.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30] [英]斯蒂芬·奥斯本.新公共治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31] [英]戴安娜·科伊尔.市场、国家和民众:公共政策经济学.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2.
[3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3]王沪宁.政治的逻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6]郑永年.中国模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7]韩同友.周恩来思想与实践探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8]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9]燕继荣. 中国治理:东方大国的复兴之道.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0]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北京:格致出版社,2017.
[41]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北京:三联书店,2018.
[42]朱富强. 国家性质与政府功能.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3]沈亚平.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
[44]张建锋. 数字政府2.0.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
[45]陈振明.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46]李慧凤.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47]陈国权.功能性分权:中国的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48]周少来.制度逻辑与基层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201 校内专业代码:0302 学位授予门类:法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求,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政治思维、行政管理等能力和素质,能在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理论宣传、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具有优良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备扎实的政治学和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
3.掌握现代政务和行政管理技能,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掌握理论思考、调查研究、政策分析、组织协调等方法。
5.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行政管理、理论宣传、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毕业要求
员工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的志向,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
1.2了解中国的基本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忠于祖国和人民。
1.3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心,愿意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掌握政治学、行政学及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晓国家和政府管理有关法律、制度、方针和政策,知晓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相关信息。
2.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其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2 熟悉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2.3 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及国际关系概况。
3.具有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理论宣传、教学科研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的基本能力。
3.1了解行政事务管理的规范与流程,具备行政事务管理与决策、文书写作与处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掌握系统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或技术,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3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4.1了解中国发展史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科技发展史和世界优秀文化。
4.2了解自然科学、人类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社会统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掌握外语1门或以上。
4.3 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5.能够较好地调节身心,涵养心性,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就创业能力。
5.1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5.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5.3掌握创新、创业和就业的基本知识和途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就创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员工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政治学
(二)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公共行政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政策学、宪法与行政法、社会调查统计与方法。
五、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学时比例 |
通识通修平台 |
必修 |
40 |
25.1% |
592 |
28.4% |
指定选修 |
4 |
2.5% |
64 |
3.1% |
任意选修 |
6 |
3.8% |
96 |
4.6% |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
必修 |
36.5 |
22.9% |
584 |
27.9% |
选修 |
6 |
3.8% |
96 |
4.6% |
专业模块 |
必修 |
29 |
18.1% |
464 |
22.2% |
选修 |
12 |
7.5% |
192 |
9.2%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 |
16.5 |
10.5% |
/ |
/ |
素质拓展计划 |
必修 |
9 |
5.8% |
/ |
/ |
合 计 |
159 |
100% |
2088 |
100% |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类 别 |
学分 |
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实践课时 |
8 |
5.0% |
80 |
/ |
专业考察 |
0.5 |
0.3% |
/ |
1 |
专业见习 |
0.5 |
0.3% |
/ |
1 |
专业实习 |
6 |
3.8% |
/ |
12 |
学年论文 |
1 |
0.6% |
/ |
6 |
毕业论文 |
6 |
3.8% |
/ |
12 |
模拟面试 |
0.5 |
0.3% |
16 |
/ |
专业技能训练 |
2 |
1.2% |
64 |
/ |
劳动实践 |
0 |
0.0% |
/ |
4 |
素质拓展计划 |
9 |
5.8% |
/ |
/ |
合 计 |
33.5 |
21.1% |
/ |
/ |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试课程(门) |
5 |
5 |
5 |
4 |
4 |
3 |
0 |
0 |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周学时 |
22 |
22 |
23 |
21 |
23 |
22 |
0 |
0 |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公共 基础 课程 必修 |
303B0025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32 |
16 |
|
C |
|
2 |
|
|
|
|
|
|
|
303B01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3B001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8 |
|
|
S |
|
|
|
3 |
|
|
|
|
|
303B001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64 |
16 |
|
S |
|
|
|
|
4 |
|
|
|
|
303B0023 |
周恩来精神概论 |
1 |
16 |
16 |
|
|
C |
1 |
|
|
|
|
|
|
|
在线课程 |
303B0021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32* |
32* |
|
C |
* |
* |
* |
* |
* |
* |
* |
* |
|
302B6086 |
大学英语(1) |
3 |
48 |
32 |
16 |
|
S |
2+1 |
|
|
|
|
|
|
|
选修《大学日语》的要求详见“大学外语课程实施方案” |
302B6087 |
大学英语(2) |
3 |
48 |
32 |
16 |
|
S |
|
2+1 |
|
|
|
|
|
|
302B6088 |
大学英语(3) |
2 |
32 |
32 |
|
|
S |
|
|
2 |
|
|
|
|
|
302B6089 |
大学英语(4) |
2 |
32 |
32 |
|
|
S |
|
|
|
2 |
|
|
|
|
321BP101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32+16* |
16 |
16+16* |
|
S |
|
2 |
|
|
|
|
|
|
实践中16*由员工通过慕课自修 |
323B9100 |
大学体育(1) |
1 |
32 |
32 |
4* |
|
C |
2 |
|
|
|
|
|
|
|
|
323B9200 |
大学体育(2) |
1 |
32 |
32 |
4* |
|
C |
|
2 |
|
|
|
|
|
|
|
323B9300 |
大学体育(3) |
1 |
32 |
32 |
4* |
|
C |
|
|
2 |
|
|
|
|
|
|
323B9400 |
大学体育(4) |
1 |
32 |
32 |
4* |
|
C |
|
|
|
2 |
|
|
|
|
|
249B0001 |
老员工创业基础 |
1 |
16* |
8* |
8* |
|
C |
|
|
* |
|
|
|
|
|
|
249B0002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1 |
16* |
8* |
8* |
|
C |
|
|
|
|
|
* |
|
|
|
220B0020 |
劳动教育 |
1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215B0011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32* |
4* |
|
C |
* |
|
|
|
|
|
|
|
16授课+16网络+4体验活动 |
215B0002 |
军事理论 |
2 |
32* |
16* |
16* |
|
C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40 |
592 |
512 |
80 |
|
|
|
|
|
|
|
|
|
|
|
通识 指定 选修 |
301B3241 |
大学语文 |
2 |
32 |
32 |
|
|
C |
2 |
|
|
|
|
|
|
|
|
317B0001 |
自然科学概论 |
2 |
32 |
32 |
|
|
C |
|
2 |
|
|
|
|
|
|
|
应修小计 |
4 |
64 |
64 |
|
|
|
|
|
|
|
|
|
|
|
|
通识 任意 选修 |
|
科学素养类 |
2 |
32 |
32 |
|
|
C |
|
|
|
|
|
|
|
|
第2学期至第8学期每类课程任选1门 |
|
艺术审美类 |
2 |
32 |
32 |
|
|
C |
|
|
|
|
|
|
|
|
|
创新创业类 |
2 |
32 |
32 |
|
|
C |
|
|
|
|
|
|
|
|
应修小计 |
6 |
96 |
96 |
|
|
|
|
|
|
|
|
|
|
|
|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学科 必修 |
306BZ001 |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导论 |
0.5 |
8 |
8 |
|
|
C |
2 |
|
|
|
|
|
|
|
|
227B0001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1 |
16 |
16 |
|
|
C |
|
|
|
|
2 |
|
|
|
|
306BZ002 |
政治学原理 |
3 |
48 |
48 |
|
|
S |
3 |
|
|
|
|
|
|
|
|
306BZ003 |
公共行政学 |
3 |
48 |
48 |
|
|
S |
|
3 |
|
|
|
|
|
|
|
306BZ004 |
管理学原理 |
3 |
48 |
48 |
|
|
S |
3 |
|
|
|
|
|
|
|
|
306BZ005 |
公共管理学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6BZ007 |
社会学原理 |
3 |
48 |
48 |
|
|
S |
|
3 |
|
|
|
|
|
|
|
306BZ008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3 |
48 |
48 |
|
|
S |
|
|
|
|
|
3 |
|
|
|
306BZ010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2 |
32 |
32 |
|
|
S |
2 |
|
|
|
|
|
|
|
|
306BZ011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2 |
32 |
32 |
|
|
S |
|
|
2 |
|
|
|
|
|
|
306BZ012 |
逻辑学 |
2 |
32 |
32 |
|
|
S |
2 |
|
|
|
|
|
|
|
|
306BZ013 |
秘书理论与实务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306BZ064 |
西方行政学说史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
306BZ044 |
国际政治学概论 |
2 |
32 |
32 |
|
|
S |
|
2 |
|
|
|
|
|
|
|
306BZ050 |
社会调查统计与方法 |
2 |
32 |
32 |
|
|
C |
|
|
2 |
|
|
|
|
|
|
306BZ065 |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
3 |
48 |
48 |
|
|
S |
|
|
|
3 |
|
|
|
|
|
应修小计 |
36.5 |
584 |
584 |
|
|
|
|
|
|
|
|
|
|
|
|
学科 选修 |
306BZ006 |
领导科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
306BZ051 |
比较政治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
306BZ052 |
国际关系史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
306BZ014 |
西方经济学 |
2 |
32 |
32 |
|
|
C |
|
2 |
|
|
|
|
|
|
第2、4、5学期各选1门 |
306BZ015 |
公共财政学 |
2 |
32 |
32 |
|
|
C |
|
2 |
|
|
|
|
|
|
306BZ017 |
社区管理学 |
2 |
32 |
32 |
|
|
C |
|
2 |
|
|
|
|
|
|
306BZ018 |
市政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19 |
人际关系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21 |
公共关系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应修小计 |
6 |
96 |
96 |
|
|
|
|
|
|
|
|
|
|
|
|
(三)专业模块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 必修 |
306BZ025 |
公共政策学 |
3 |
48 |
48 |
|
|
S |
|
|
|
|
3 |
|
|
|
|
306BZ027 |
政府绩效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
306BZ028 |
电子政务概论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
306BZ029 |
公务员制度 |
3 |
48 |
48 |
|
|
S |
|
|
|
|
|
3 |
|
|
|
306BZ030 |
公文写作与处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
306BZ031 |
国际关系学 |
2 |
32 |
32 |
|
|
S |
|
|
|
|
2 |
|
|
|
|
306BZ053 |
宪法与行政法 |
3 |
48 |
48 |
|
|
S |
|
|
|
|
3 |
|
|
|
|
306BZ046 |
地方政府与政治 |
3 |
48 |
48 |
|
|
S |
|
|
|
3 |
|
|
|
|
|
306BZ066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3 |
48 |
48 |
|
|
S |
|
|
3 |
|
|
|
|
|
|
306BZ048 |
西方政治制度史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
306BZ049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
2 |
32 |
32 |
|
|
S |
|
|
|
|
|
2 |
|
|
|
306BG014 |
申论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
应修小计 |
29 |
464 |
464 |
|
|
|
|
|
|
|
|
|
|
|
|
专业 选修 |
306BZ067 |
政治心理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
306BZ055 |
政治哲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第4、5、6学期各选2门 |
306BZ056 |
国家治理理论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57 |
大数据与网络治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23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24 |
公共组织学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32 |
政治学前沿问题研究 |
2 |
32 |
32 |
|
|
C |
|
|
|
|
2 |
|
|
|
306BZ033 |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Z034 |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Z035 |
基层民主制度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306BZ058 |
比较基层治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
306BZ036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Z037 |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 |
2 |
32 |
32 |
|
|
C |
|
|
|
|
|
2 |
|
|
306BZ038 |
公共危机管理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39 |
社会保障学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41 |
民法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42 |
刑法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43 |
民事诉讼法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306BZ063 |
行政诉讼法 |
2 |
32 |
32 |
|
|
C |
|
|
|
2 |
|
|
|
|
应修小计 |
12 |
192 |
192 |
|
|
|
|
|
|
|
|
|
|
|
|
(四)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形式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数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实践能力模块 |
必修 |
306BF088 |
专业考察 |
0.5 |
1周 |
Ö |
|
C |
|
* |
|
|
|
|
|
|
|
306BF089 |
专业见习 |
0.5 |
1周 |
|
Ö |
C |
|
|
|
|
|
* |
|
|
|
306B1003 |
专业实习 |
6 |
12周 |
Ö |
Ö |
C |
|
|
|
|
|
|
* |
|
|
227B0010 |
学年论文 |
1 |
6周 |
Ö |
|
C |
|
|
|
|
|
* |
|
|
|
227B0020 |
毕业论文 |
6 |
12周 |
Ö |
|
C |
|
|
|
|
|
|
* |
* |
|
306B1007 |
模拟面试 |
0.5 |
16学时 |
Ö |
|
C |
|
|
|
|
|
* |
|
|
|
|
专业技能训练 |
2 |
64学时 |
Ö |
|
C |
|
|
|
* |
* |
|
|
|
|
|
劳动实践 |
|
4周 |
|
Ö |
C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16.5 |
|
|
|
|
|
|
|
|
|
|
|
|
|
(五)素质拓展计划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数 (学时) |
形式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数分配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必修 |
215B0004 |
军事技能 |
2 |
2 |
Ö |
|
C |
2 |
|
|
|
|
|
|
|
|
220B0021 |
社会实践与劳动 |
1.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220B0012 |
社团活动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至少参加1个员工社团 |
227B0002 |
文化素质讲座 |
0.5 |
|
Ö |
|
C |
* |
* |
* |
* |
* |
* |
* |
|
至少选听15次,其中审美教育类不少于5次 |
227B0004 |
基础必读书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227B0003 |
创新创业实践 |
4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9 |
|
|
|
|
|
|
|
|
|
|
|
|
|
七、其他有关说明
1.考核类型中,C为考核,S为考试。
2.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一年级员工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在第二学期末依据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自动分级,对二年级员工进行分类教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学习大学英语进阶类课程,未通过者继续学习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基于学科专业门类的特点和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分层分类教学,文科类专业员工需要达到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要求。
3.在“通识课程”选修模块,每生可跨专业选择有利于自己拓宽知识面、开发潜能、满足多元发展与个性培养需求的课程。
4.除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完成的创新创业类学分外,员工在校期间通过参加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获得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冲抵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具体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5.每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个员工社团。
6.每生在校期间至少选听15次文化素质讲座,其中审美教育类讲座不少于5次。
7.每生在校期间至少从“必读书书目”(附表5)中选取8种书籍进行阅读;必读书考核内容为员工撰写的读书笔记、小论文或心得体会等,每篇不少于1500字;在规定学年内,每生每学年至少2篇。
附表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2.合作培养计划
3.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4.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5.必读书目
修订人:武庆荣
审核人:张玉磊
2022年6月8日
附表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劳动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开设学期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考察 |
306BF088 |
0.5 |
1周 |
|
* |
|
|
|
|
|
|
安排在4月或5月的某周进行 |
专业见习 |
306BF089 |
0.5 |
1周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专业技能训练 |
办公自动化 |
306BZ059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演讲与口才 |
306BZ060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公务礼仪 |
306BZ061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无领导小组讨论 |
306BZ062 |
0.5 |
16学时 |
|
|
|
|
* |
|
|
|
安排在第19周进行 |
劳动实践 |
|
|
4周 |
* |
|
* |
|
* |
|
* |
|
在1、3、5、7学期的第19或20周进行,围绕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方面开展,员工需提供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证明材料 |
附表2:合作培养计划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开设学期 |
合作方式 |
地方政府与政治 |
理论课 |
4 |
授课/讲座 |
公文写作与处理 |
理论课 |
5 |
授课/讲座 |
比较基层治理 |
理论课 |
6 |
授课/讲座 |
专业技能训练 |
实践课 |
4、5 |
授课/指导 |
专业见习 |
实践课 |
6 |
指导 |
模拟面试 |
实践课 |
6 |
指导 |
专业实习 |
实践课 |
7 |
指导 |
毕业论文 |
实践课 |
7、8 |
指导 |
具体说明:
合作培养旨在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如下:
1.联合授课。对于地方政府与政治、公文写作与处理、比较基层治理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拟聘请淮安市人大常委会、淮安市市委办、 淮安市政法委等行业实务部门的专家与本校教师一起联合授课。
2.开设专家讲座。拟邀请党政机关等相关单位、部门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以提高员工专业学习的关注度,促使员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专业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3.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演讲与口才、公务礼仪与无领导小组讨论,由本校专业教师与淮安市市委办、淮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行业相关专家共同承担,总计64课时,时间在第4、5学期。
4.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主要与共青团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员会、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街道办事处、淮安市清江浦区清江街道办事处、淮安市清江浦区长东街道办事处、淮安市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办事处、淮安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淮安市城市管理局等行业相关单位合作,安排员工实地考察、见习及参与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实习,以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促进员工对行业相关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5.模拟面试。在第6学期进行,拟邀请淮安市市委办、淮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江苏东泰教育集团等行业实务部门的专家与本校教师一起,根据员工模拟面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点评,以提升员工的就创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毕业论文指导。拟聘请淮安市市委办等行业实务部门的专家合作指导本专业部分毕业论文,以提升员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附表3: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1. |
P |
|
|
P |
P |
2. |
P |
P |
|
P |
P |
3. |
|
|
P |
P |
P |
4. |
P |
|
P |
P |
P |
5. |
P |
|
|
|
P |
附表4: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与活动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5.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
|
H |
|
|
|
|
|
|
|
|
|
|
H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H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H |
|
|
|
|
|
|
|
|
|
|
|
|
|
周恩来精神概论 |
M |
|
H |
|
|
|
|
|
|
|
|
|
|
|
|
形势与政策 |
M |
|
|
|
M |
|
|
|
|
|
|
|
|
|
|
大学英语 |
|
|
|
|
|
|
|
|
|
|
H |
|
|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
|
|
|
|
|
|
|
|
H |
|
|
|
|
大学体育 |
|
|
|
|
|
|
|
|
|
|
|
|
H |
|
|
老员工创业基础 |
|
|
|
|
|
|
|
|
|
|
|
|
|
|
H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
|
|
|
|
|
|
|
|
|
|
|
|
|
H |
劳动教育 |
|
|
H |
|
|
|
|
|
|
|
|
|
|
H |
|
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
|
|
|
|
|
|
H |
|
军事理论 |
|
M |
M |
|
|
|
|
|
|
|
|
|
|
|
|
大学语文 |
|
|
|
|
|
|
|
|
|
H |
|
|
|
|
|
自然科学概论 |
|
|
|
|
|
|
|
|
|
|
H |
|
|
|
|
科学素养类 |
|
|
|
|
|
|
|
|
|
|
H |
|
|
|
|
艺术审美类 |
|
|
|
|
|
|
|
|
|
|
|
H |
|
|
|
创新创业类 |
|
|
|
|
|
|
|
|
|
|
|
|
|
|
H |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导论 |
|
|
L |
M |
|
|
|
|
|
|
|
|
|
|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
|
|
|
|
|
|
|
H |
|
|
|
|
|
|
政治学原理 |
|
|
|
H |
|
|
|
|
|
|
|
|
|
|
|
公共行政学 |
|
|
|
H |
|
|
|
|
|
|
|
|
|
|
|
管理学原理 |
|
|
|
|
|
|
|
|
|
|
H |
|
|
|
|
公共管理学 |
|
|
|
M |
|
|
|
|
|
|
|
|
|
|
|
社会学原理 |
|
|
|
|
|
|
|
|
|
|
H |
|
|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
|
|
M |
|
H |
|
|
|
|
|
|
|
|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
|
|
H |
H |
|
|
|
|
|
|
|
|
|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
|
|
H |
|
H |
|
|
|
|
|
|
|
|
|
逻辑学 |
|
|
|
|
|
|
H |
H |
H |
|
|
|
|
|
M |
秘书理论与实务 |
|
|
|
|
|
|
H |
H |
|
|
|
|
|
|
|
西方行政学说史 |
|
|
|
M |
|
H |
|
|
|
|
|
|
|
|
|
国际政治学概论 |
|
|
|
M |
|
M |
|
|
|
|
|
|
|
|
|
社会调查统计与方法 |
|
|
|
|
|
|
|
H |
|
|
|
|
|
|
|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
|
|
|
M |
|
H |
|
|
|
|
|
|
|
|
|
领导科学 |
|
|
|
|
|
|
|
|
|
|
H |
|
|
|
|
比较政治学 |
|
|
|
H |
M |
M |
|
|
|
|
|
|
|
|
|
国际关系史 |
|
|
|
M |
|
H |
|
|
|
|
|
|
|
|
|
西方经济学 |
|
|
|
|
|
|
|
|
|
|
M |
|
|
|
|
公共财政学 |
|
|
|
|
|
|
|
|
|
|
M |
|
|
|
|
社区管理学 |
|
|
|
M |
|
|
|
|
|
|
|
|
|
|
|
市政学 |
|
|
|
M |
|
|
|
|
|
|
|
|
|
|
|
人际关系学 |
|
|
|
|
|
|
|
|
|
|
M |
|
|
|
|
公共关系学 |
|
|
|
|
|
|
|
|
|
|
M |
|
|
|
|
公共政策学 |
|
|
|
H |
M |
|
|
|
|
|
|
|
|
|
|
政府绩效管理 |
|
|
|
M |
M |
|
|
|
|
|
|
|
|
|
|
电子政务概论 |
|
|
|
M |
M |
|
|
|
|
|
|
|
|
|
|
公务员制度 |
|
|
|
M |
M |
|
|
|
|
|
|
|
|
|
|
公文写作与处理 |
|
|
|
|
|
|
H |
|
|
|
|
|
|
|
|
国际关系学 |
|
|
|
M |
|
H |
|
|
|
|
|
|
|
|
|
宪法与行政法 |
|
|
|
H |
H |
|
|
|
|
|
|
|
|
|
|
地方政府与政治 |
|
|
|
H |
H |
|
|
|
|
|
|
|
|
|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
|
|
H |
H |
|
|
|
|
|
|
|
|
|
|
西方政治制度史 |
|
|
|
H |
|
H |
|
|
|
|
|
|
|
|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
|
|
|
M |
|
H |
|
|
|
|
|
|
|
|
|
申论 |
|
|
|
|
|
|
H |
H |
H |
|
|
|
|
|
|
政治心理学 |
|
|
|
M |
|
|
|
|
|
|
|
|
|
|
|
政治哲学 |
|
|
|
M |
|
|
|
|
|
|
|
|
|
|
|
国家治理理论 |
|
|
|
M |
M |
|
|
|
|
|
|
|
|
|
|
大数据与网络治理 |
|
|
|
|
|
|
|
|
|
|
H |
|
|
|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
|
|
H |
H |
|
|
|
|
|
|
|
|
|
|
公共组织学 |
|
|
|
M |
|
|
|
|
|
|
|
|
|
|
|
政治学前沿问题研究 |
|
|
|
M |
M |
H |
|
|
|
|
|
|
|
|
|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 |
|
|
|
M |
H |
|
|
|
|
|
|
|
|
|
|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 |
|
|
|
M |
M |
|
|
|
|
|
|
|
|
|
|
基层民主制度 |
|
|
|
M |
M |
|
|
|
|
|
|
|
|
|
|
比较基层治理 |
|
|
|
M |
M |
|
|
H |
|
|
|
|
|
|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
|
|
M
|
M |
|
|
|
|
|
|
|
|
|
|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 |
|
|
|
M |
M |
|
|
|
|
|
|
|
|
|
|
公共危机管理 |
|
|
|
M |
M |
|
|
|
|
|
|
|
|
|
|
社会保障学 |
|
|
|
|
|
|
|
|
|
|
M |
|
|
|
|
民法 |
|
|
|
M |
M |
|
|
|
|
|
|
|
|
|
|
刑法 |
|
|
|
M |
M |
|
|
|
|
|
|
|
|
|
|
民事诉讼法 |
|
|
|
M |
M |
|
|
|
|
|
|
|
|
|
|
行政诉讼法 |
|
|
|
M |
H |
|
|
|
|
|
|
|
|
|
|
专业考察 |
|
|
|
|
|
|
M |
M |
|
|
|
|
|
|
L |
专业见习 |
|
|
|
|
|
|
M |
M |
|
|
|
|
|
|
L |
专业实习 |
|
|
|
|
|
|
H |
H |
|
|
|
|
|
|
H |
学年论文 |
|
|
|
|
|
|
M |
H |
H |
|
|
|
|
|
|
毕业论文 |
|
|
|
|
|
|
|
M |
H |
|
|
|
|
|
|
模拟面试 |
|
|
|
|
|
|
|
|
|
|
|
|
|
|
H |
专业技能训练 |
|
|
|
|
|
|
|
H |
H |
|
|
|
|
|
|
劳动实践 |
|
|
|
|
|
|
|
M |
|
|
|
|
M |
H |
M |
军事技能 |
|
|
|
|
|
|
|
|
|
|
|
|
H |
M |
|
社会实践与劳动 |
|
|
M |
|
|
|
|
H |
|
|
|
|
M |
M |
M |
社团活动 |
|
|
|
|
|
|
|
M |
|
|
|
|
|
|
|
文化素质讲座 |
|
|
|
|
|
|
|
|
|
H |
|
M |
|
|
|
基础必读书 |
|
|
|
M |
|
|
|
|
|
H |
H |
|
|
|
|
创新创业实践 |
|
|
|
|
|
|
|
|
|
|
|
|
|
|
H |
注:H、M、L表示课程与活动对指标点支撑度的强、中、弱。
附表5:必读书书目
马润凡. 政治认同与国家治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英] 加雷思·索思韦尔. 政治学有什么用?[M].南京:译林出版社,2021.
[英] 安德鲁·甘布尔. 政治学为什么重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美] 大卫·科泽. 仪式、政治与权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
何包钢. 通往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商民主的新路[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俞可平. 权力与权威:政治哲学若干重要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英]伯特兰·罗素. 西方的智慧[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塔.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法]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上、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法]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英]洛克. 政府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美]苏珊·罗丝-阿克曼,邦妮·J. 帕利夫卡. 腐败与政府[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美]丹尼斯·C.缪勒. 公共选择理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美]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美]塞缪尔•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美]塞缪尔·亨廷顿. 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法]托马斯·皮凯蒂. 21世纪资本论[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英]亚当·斯密. 国富论[M]. 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美]弗朗西斯·福山.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美]托马斯·潘恩. 常识[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美]戴维·伊斯顿.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法]卢梭. 社会契约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古希腊]柏拉图. 理想国[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M]. 北京:三联书店,1997.
[美]罗伯特·A·达尔. 论民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美]乔万尼·萨托利. 民主新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英]约翰·密尔. 代议制政府[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古希腊]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美]贾雷德·戴蒙德. 枪炮,病菌与钢铁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美]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 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M]. 北京:三联书店,2006.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 公民文化[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美]弗兰克·J·古德诺. 政治与行政[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美]尼古拉斯·亨利.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詹姆斯·Q·威尔逊. 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M]. 北京:三联书店,2006.
[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决策过程[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 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 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 政府改革手册:战略与工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英]帕特里克·敦利威. 民主、官僚制组织和公共选择[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美]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 联邦党人文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美]詹姆斯·博特金等. 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2版)[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 北京:三联书店,2017.
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燕继荣. 中国治理:东方大国的复兴之道[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周黎安.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 北京:格致出版社,2017.
张建锋. 数字政府2.0[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
朱富强. 国家性质与政府功能[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王沪宁. 政治的逻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德]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朱光潜. 谈美·谈美书简[M].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吴冠中. 审美力[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
[英]迪克·威尔逊. 周恩来传[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
韩同友. 周恩来思想与实践探微[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李洪峰. 周恩来:永远的榜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李新芝,刘晴. 周恩来纪事[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